440vbJCwcvU art.huanqiu.comarticle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61幅油画真迹重温印象派诞生前后百年/e3pokdnam/e3pokdnrj2021年7月17日,“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展览在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与法国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等多方支持下,精选61幅以法国诺曼底地区为主题,包含莫奈、莫里索等法国印象派大师,法国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库尔贝,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柯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从海滩到风景、从静物到人像,艺术家描绘的内容无所不及。《诺曼底渔船船长肖像》,马奈,约1870年展览现场,马奈创作于1870年的一件肖像画《诺曼底渔船船长肖像》在一众风景画中尤为引人注目。1868-1873年间,马奈曾多次造访诺曼底地区,并为港口工作的渔民们绘制肖像作品。《诺曼底渔船船长肖像》描绘的是一位身着正装的中年男子,呈四分之三侧面像。他的领口系着白色丝帕,黑发一丝不乱,颇有刻意为之的效果,更像是一位体面而优雅的巴黎市民。马奈有意强调了光线落在人物额头和面颊上的效果,并强调乳白、浅黄与黑色的对比效果,显示出西班牙绘画的影响。作为第一位加入印象派的女画家,莫里索曾受教于柯罗。她的画风深受马奈影响,并参加了第四次印象派画展。莫里索最常表现的主题是母子肖像和生活场景,体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感。贝尔特·莫里索,《费康港》,1841-1895年在《费康港》中,莫里索刻画了这座港口城市的海滨景观,尤其是人们在渔船停泊的沙滩上休闲娱乐的场景。她并没有过多地描绘远处海天相交的自然风光,而是将刻画的重点放在了画面左侧近景中的一对母子。母亲身着庄重的黑衣,身体前倾,一手牵着孩子,在沙滩上散步,属于莫里索惯常描绘的一类图像母题,也反映了当时法国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整幅作品用色微妙,与莫里索精熟于水彩和色粉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滨海维勒维尔码头》,路易-亚历山大·杜布尔杜布尔以海景画的精巧创作而著称,往往缀以零星的人物,与所绘之景产生互动。他常描绘诺曼底美丽的海岸风景,以及海滨浴场上的人群,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滨海维勒维尔码头》中,能看出杜布尔所受的古典绘画训练的痕迹,倏忽瞬息翻滚的海浪定格在一瞬间,浪花激荡,线条极其富有流动感与节奏感。浅绿的海水与灰蓝色的天空明亮单纯。画面中的人们或垂钓、散步,或坐在岸边休息,云层透出的阳光引人遐思神往。展览现场现场,布展团队为印象派大师莫奈设置了自画像插花的浪漫互动。莫奈的一生,只留下两幅自画像,现场所见的装置即取材于收藏在日本东京的其中一幅。观众们可以抽取“缠绕”在莫奈胡须上的百余朵红玫瑰。此外,展览还精心设置了丰富的互动打卡环节和酷炫的光影全景特效,让观者体会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之感,在如前提到的展览序厅中,体验与艺术大师共乘前往诺曼底的火车,一同采风创作。展览现场互动装置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据悉,本次展览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重点文化艺术项目。展览展出的36位艺术大师的61幅珍稀油画真迹,回顾了诺曼底在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并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印象派诞生前后百年,是一次能够深入了解其中奥秘的绝佳机会。开幕式现场李军与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在展览现场本次展览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艺术与科技产业创新联盟承办,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法国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巴黎佰仕鑫艺术管理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法国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担任展览学术顾问,阿兰·达皮耶、蒋海梅、王青甫、叶强联合策展。《海滨(沙滩上的船只和茅屋)》,安德烈·普雷沃-瓦雷利,1890-1959年《科镇的圣瓦雷利》,阿道夫-费力克斯·卡尔斯,1864年《小农场》,夏尔·安格朗,约1905年1626753168534责编:李晓丹艺术中国162675316853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82daff19fa6670d7b2ac8a6d98c4efb.jpg{"email":"lixiaodan@huanqiu.com","name":"李晓丹"}
2021年7月17日,“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展览在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与法国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等多方支持下,精选61幅以法国诺曼底地区为主题,包含莫奈、莫里索等法国印象派大师,法国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库尔贝,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柯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从海滩到风景、从静物到人像,艺术家描绘的内容无所不及。《诺曼底渔船船长肖像》,马奈,约1870年展览现场,马奈创作于1870年的一件肖像画《诺曼底渔船船长肖像》在一众风景画中尤为引人注目。1868-1873年间,马奈曾多次造访诺曼底地区,并为港口工作的渔民们绘制肖像作品。《诺曼底渔船船长肖像》描绘的是一位身着正装的中年男子,呈四分之三侧面像。他的领口系着白色丝帕,黑发一丝不乱,颇有刻意为之的效果,更像是一位体面而优雅的巴黎市民。马奈有意强调了光线落在人物额头和面颊上的效果,并强调乳白、浅黄与黑色的对比效果,显示出西班牙绘画的影响。作为第一位加入印象派的女画家,莫里索曾受教于柯罗。她的画风深受马奈影响,并参加了第四次印象派画展。莫里索最常表现的主题是母子肖像和生活场景,体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感。贝尔特·莫里索,《费康港》,1841-1895年在《费康港》中,莫里索刻画了这座港口城市的海滨景观,尤其是人们在渔船停泊的沙滩上休闲娱乐的场景。她并没有过多地描绘远处海天相交的自然风光,而是将刻画的重点放在了画面左侧近景中的一对母子。母亲身着庄重的黑衣,身体前倾,一手牵着孩子,在沙滩上散步,属于莫里索惯常描绘的一类图像母题,也反映了当时法国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整幅作品用色微妙,与莫里索精熟于水彩和色粉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滨海维勒维尔码头》,路易-亚历山大·杜布尔杜布尔以海景画的精巧创作而著称,往往缀以零星的人物,与所绘之景产生互动。他常描绘诺曼底美丽的海岸风景,以及海滨浴场上的人群,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滨海维勒维尔码头》中,能看出杜布尔所受的古典绘画训练的痕迹,倏忽瞬息翻滚的海浪定格在一瞬间,浪花激荡,线条极其富有流动感与节奏感。浅绿的海水与灰蓝色的天空明亮单纯。画面中的人们或垂钓、散步,或坐在岸边休息,云层透出的阳光引人遐思神往。展览现场现场,布展团队为印象派大师莫奈设置了自画像插花的浪漫互动。莫奈的一生,只留下两幅自画像,现场所见的装置即取材于收藏在日本东京的其中一幅。观众们可以抽取“缠绕”在莫奈胡须上的百余朵红玫瑰。此外,展览还精心设置了丰富的互动打卡环节和酷炫的光影全景特效,让观者体会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之感,在如前提到的展览序厅中,体验与艺术大师共乘前往诺曼底的火车,一同采风创作。展览现场互动装置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据悉,本次展览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重点文化艺术项目。展览展出的36位艺术大师的61幅珍稀油画真迹,回顾了诺曼底在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并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印象派诞生前后百年,是一次能够深入了解其中奥秘的绝佳机会。开幕式现场李军与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在展览现场本次展览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艺术与科技产业创新联盟承办,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诺曼底绘画协会、法国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巴黎佰仕鑫艺术管理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法国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担任展览学术顾问,阿兰·达皮耶、蒋海梅、王青甫、叶强联合策展。《海滨(沙滩上的船只和茅屋)》,安德烈·普雷沃-瓦雷利,1890-1959年《科镇的圣瓦雷利》,阿道夫-费力克斯·卡尔斯,1864年《小农场》,夏尔·安格朗,约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