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l1Tmqtqi5 art.huanqiu.comarticle“三彩马”体现唐人爱马情结/e3pokdnam/e3pu2n9hj■山东 云卷云舒三彩马是唐三彩陶器中最常见的题材。一般作为随葬品,在唐代非常盛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很多三彩马,其中有一马高76.5、长88厘米(见图)。此马两耳上耸,双目圆睁,张口嘶鸣,威风八面。马鬃短齐,颈左部有一绺下垂之马鬃。此马装饰齐全,戴辔头,身披攀胸和鞦带,上挂杏叶形饰物,马背配鞍,外包鞍袱,下衬雕花垫和障泥,尾系花结。通体施白、绿、赭三色釉。此件三彩马造型准确,躯体丰肥适度,骨肉匀停,比例协调,四腿挺拔有力,站立于托板之上。刻画得极为生动,凤臆龙鬐,铁蹄铮铮。杜甫《骢马行》有诗句描写道:“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唐代墓葬中出土三彩马众多,说明唐朝的陶瓷烧制技艺已经很成熟,加上唐人推崇厚葬风俗,所以诞生了很多陪葬品,也体现了唐人的爱马情结。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其家族最早是从西部迁徙而来,与游牧民族的骑射习俗渊源很深。唐太宗李世民将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三大乐事之一。他的《饮马长城窟行》诗曰:“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咏饮马》诗云:“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李世民爱马到痴迷程度,就连赴黄泉也得与马同行。他让阎立本画出昭陵(李世民的陵墓)六骏样本,命工匠雕刻成石质浮雕,永远陪伴其左右。唐朝宫廷表演有一大型舞蹈《舞马》,唐玄宗李隆基善于组织群马表演,常备舞马多达四百匹,场面展示极为壮观。李隆基还是马球高手,宋代诗人晁说之曾创作一首七绝《题明皇打球图》:“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唐穆宗李恒及继任者唐敬宗李湛竟然因为玩马球而丧命,可见其喜爱马球的程度。 唐朝是一个民族融合型国家,使得唐朝的马匹种类数目有所提高,马的外形也更加有气势,速度也有所提升,因此获得了不少贵族的青睐,马成为唐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代杰出画家韩干尤擅画鞍马,代表作品有《照夜白图卷》《牧马图册》等,所画之骏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全唐诗》中专写马的诗词也有很多,据有人统计达120多首,如李白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吟诵。唐朝,无论是皇帝、文武官员,还是士绅、学士墨客,几乎人人都以骑马为乐趣,甚至不少女子都有很好的骑马技术,《唐人马球图》和《丽人行》等唐代的绘画中就有女子骑马的形象。唐人踏青旅游、走亲访友,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白居易在钱塘湖春游时看到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孟郊考中进士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三彩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灿烂,兼容并蓄,唐三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与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璀璨绚丽的文化旋律。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在当时的市场上就负有盛名,不仅在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海外国家,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1644462195259责编:李晓丹收藏快报164446219525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54ed4454c58998688c25a94ba346b30u5.jpg{"email":"lixiaodan@huanqiu.com","name":"李晓丹"}
■山东 云卷云舒三彩马是唐三彩陶器中最常见的题材。一般作为随葬品,在唐代非常盛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很多三彩马,其中有一马高76.5、长88厘米(见图)。此马两耳上耸,双目圆睁,张口嘶鸣,威风八面。马鬃短齐,颈左部有一绺下垂之马鬃。此马装饰齐全,戴辔头,身披攀胸和鞦带,上挂杏叶形饰物,马背配鞍,外包鞍袱,下衬雕花垫和障泥,尾系花结。通体施白、绿、赭三色釉。此件三彩马造型准确,躯体丰肥适度,骨肉匀停,比例协调,四腿挺拔有力,站立于托板之上。刻画得极为生动,凤臆龙鬐,铁蹄铮铮。杜甫《骢马行》有诗句描写道:“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唐代墓葬中出土三彩马众多,说明唐朝的陶瓷烧制技艺已经很成熟,加上唐人推崇厚葬风俗,所以诞生了很多陪葬品,也体现了唐人的爱马情结。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其家族最早是从西部迁徙而来,与游牧民族的骑射习俗渊源很深。唐太宗李世民将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三大乐事之一。他的《饮马长城窟行》诗曰:“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咏饮马》诗云:“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李世民爱马到痴迷程度,就连赴黄泉也得与马同行。他让阎立本画出昭陵(李世民的陵墓)六骏样本,命工匠雕刻成石质浮雕,永远陪伴其左右。唐朝宫廷表演有一大型舞蹈《舞马》,唐玄宗李隆基善于组织群马表演,常备舞马多达四百匹,场面展示极为壮观。李隆基还是马球高手,宋代诗人晁说之曾创作一首七绝《题明皇打球图》:“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唐穆宗李恒及继任者唐敬宗李湛竟然因为玩马球而丧命,可见其喜爱马球的程度。 唐朝是一个民族融合型国家,使得唐朝的马匹种类数目有所提高,马的外形也更加有气势,速度也有所提升,因此获得了不少贵族的青睐,马成为唐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代杰出画家韩干尤擅画鞍马,代表作品有《照夜白图卷》《牧马图册》等,所画之骏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全唐诗》中专写马的诗词也有很多,据有人统计达120多首,如李白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句;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吟诵。唐朝,无论是皇帝、文武官员,还是士绅、学士墨客,几乎人人都以骑马为乐趣,甚至不少女子都有很好的骑马技术,《唐人马球图》和《丽人行》等唐代的绘画中就有女子骑马的形象。唐人踏青旅游、走亲访友,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白居易在钱塘湖春游时看到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孟郊考中进士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三彩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灿烂,兼容并蓄,唐三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与唐代诗歌、绘画、建筑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共同形成了唐王朝璀璨绚丽的文化旋律。唐三彩不仅贵在釉色浓艳瑰丽,而且骆驼、马和人物等的造型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在当时的市场上就负有盛名,不仅在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海外国家,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